52_衛氣第五十二(詳解).gif 

【題解】

本篇主要論述了十二經所在,人身四個氣街的部位、主治病證、調治方法。篇首簡要闡述了營氣和衛氣的生成、運行部位。因十二經及其標本、六腑氣街皆與衛氣有關,所以篇名為「衛氣」。

 

【原文】

黃帝曰:五臟者,所以藏精神魂魄者也六腑者,所以受水穀而行化物者也。其氣內於五臟,而外絡肢節。其浮氣之不循經者,為衛氣;其精氣之行於經者,為營氣。陰陽相隨,外內相貫,如環之無端。亭亭淳淳乎,孰能窮之。然病之所生;候虛實之所在者,能得病之高下知六腑之氣街者,能知解結契紹[1]於門戶;能知虛石[2]之堅軟者,知補瀉之所在;能知六經標本者,可以無惑於天下。

 

【提要】主要論述了臟腑的功能特點,營氣和衛氣的生成、運行部位。

 

【注釋】

[1]契紹:契,開之義。紹,達之義。

[2]石:通實。

 

【詳解】

黃帝說:五臟是貯藏精、神、魂、魄等的器官,六腑是接受和傳化飲食物的器官。由飲食物所化生的精微物質,內入五臟,外布肢體關節。其中浮漂在外而不在經脈中運行的是衛氣,在經脈中運行的是營氣。屬陽的衛氣和屬陰的營氣相互依隨,內外貫通,在體內的運行像圓環一樣循環往復永無休止。營氣和衛氣運行的情況,誰能徹底弄明白呢?

 

然而經脈又分為陰經與陽經,經脈都有各自的起點和終點,都有氣血充盛和空虛的不同,經脈之間還有會合、分離的部位。所以分清屬陰屬陽的十二經脈,就能判斷哪條經脈發生了病變,診察經脈氣血虛實的所在位置,便能瞭解患病部位是在上還是在下。

 

瞭解六腑氣機通行的道路,即能找到疾病治療過程中解決關鍵問題的途徑。

 

瞭解疾病虛實的程度和對治療的反應,就可以掌握補瀉方法的具體運用。

 

明白六經的標本,對各種疾病的認識和治療,才不會產生疑惑。

 


 

【原文】

岐伯曰:博哉聖帝之論。臣請盡意悉言之。

足太陽之本,在跟以上五寸中,標在兩絡命門。命門者,目也。

 

足少陽之本,在竅陰之間,標在窗籠之前。窗籠者,耳也。

 

足少陰之本,在內踝下上三寸中,標在背輸與舌下兩脈也。

 

足厥陰之本,在行間上五寸所,標在背腧也。

 

足陽明之本,在厲兌,標在人迎,頰挾頏顙也。

 

足太陰之本,在中封前上四寸之中,標在背腧與舌本也。

 

手太陽之本,在外踝之後,標在命門之上一寸也。

 

手少陽之本,在小指次指之間上二寸,標在耳後上角下外眥也。

手陽明之本,在肘骨中,上至別陽,標在顏下合鉗上也。

 

手太陰之本,在寸口之中,標在腋內動也。

 

手少陰之本,在銳骨之端,標在背腧也。

 

手心主之本,在掌後兩筋之間二寸中,標在腋下下三寸也。

 

凡候此者,下虛則厥,下盛則熱;上虛則眩,上盛則熱痛。故石者,絕而止之,虛者,引而起之。

 

請言氣街,胸氣有街,腹氣有街,頭氣有街,脛氣有街。

氣在頭者,止之於腦;氣在胸者,止之膺[1]與背腧;氣在腹者,止之背腧,與沖脈於臍左右之動脈者氣在脛者,止之於氣街,與承山踝上以下。取此者,用毫針,必先按而在,久應於手,乃刺而予之。所治者,頭痛眩僕,腹痛中滿暴脹,及有新積。痛可移者,易已也;積不痛,難已也。

 

【提要】

主要論述了十二經脈的起點和終點;胸部、腹部、頭部和腿部經氣流行的部位,及其異常時的治療方法。

 

【注釋】

[1]膺:指胸部兩側肌肉隆起處。

 

【詳解】

岐伯道您所談論的問題是很高深博大的,請讓我儘量詳細地談談。

 

足太陽膀胱經之本,在足跟以上五寸的附陽穴,標在雙眼內眼角的睛明穴。

 

足少陽經之本,在第四足趾外側的竅陰穴,標在耳前方的聽宮穴。

 

足少陰腎經之本,在足內踝下緣向上三寸的複溜、交信穴,標在背部十四椎下兩旁的腎俞穴和舌下兩條靜脈上的金津、玉液穴。

 

足厥陰肝經之本,在行間穴向上五寸的中封穴,標在背部第九椎下兩旁的肝俞穴。

 

足陽明胃經之本,在第二足趾上的曆兌穴,標在頸部結喉旁的人迎穴和上顎鼻後孔至面頰之間的部位。

 

足太陰脾經之本,在中封穴前方向上四寸的三陰交穴,標在背部第十一椎下兩旁的脾俞和舌根部。

 

手太陽小腸經之本,在手外踝後側的養老穴,標在睛明穴向上一寸的地方。

 

手少陽三焦經之本,在第四與第五手指之間的液門穴,標在耳上角的角孫穴和外眼角能絲竹空穴。

 

手陽明大腸經之本,在肘部靠近骨的曲池穴,在手臂上部還有臂穴,標在額角與耳前交會點的頭維穴。

 

手太陰腑經之本,在位於寸口的太淵穴,標在腋窩內側動脈搏動處的天府穴。

 

手少陰心經之本,在掌後銳骨邊上的神門穴,標在背禦第五椎下兩旁的心俞穴。

 

手厥陰心包經之本,在掌後二寸兩筋間的內關穴,標在腋下三寸的天池穴。

 

一般診察十二經標本韻發病規律是

位於下部的本,陽氣虛弱則發生厥逆,陽氣亢盛則發生熱證。

位於上部的標,陽氣不足則出現眩暈,陽氣亢盛則出現發熱、疼痛。標本病變屬實的,應當用瀉法,徹底驅除邪氣而制止疾病的發展。標本病變屬虛的,應當用補法來振奮陽氣。

 


 

 

之本

標在

 

手太陰()

在位於寸口的太淵穴,

腋窩內側動脈搏動處的天府穴。

陽氣不足則出現眩暈,陽氣亢盛則出現發熱、疼痛

手太陽(小腸)

在手外踝後側的養老穴,

睛明穴向上一寸的地方。

手少陰()

在掌後銳骨邊上的神門穴,

背禦第五椎下兩旁的心俞穴。

手少陽(三焦)

在第四與第五手指之間的液門穴,

耳上角的角孫穴和外眼角能絲竹空穴。

手厥陰(心包)

在掌後二寸兩筋間的內關穴,

腋下三寸的天池穴。

手陽明(大腸)

在肘部靠近骨的曲池穴,在手臂上部還有臂穴,

額角與耳前交會點的頭維穴。

足太陰()

在中封穴前方向上四寸的三陰交穴,

背部第十一椎下兩旁的脾俞和舌根部。

陽氣虛弱則發生厥逆,陽氣亢盛則發生熱證。

足太陽(膀胱)

在足跟以上五寸的附陽穴,

雙眼內眼角的睛明穴。

足少陰()

在足內踝下緣向上三寸的複溜、交信穴,

背部十四椎下兩旁的腎俞穴和舌下兩條靜脈上的金津、玉液穴。

足少陽()

在第四足趾外側的竅陰穴,

耳前方的聽宮穴。

足厥陰()

在行間穴向上五寸的中封穴,

背部第九椎下兩旁的肝俞穴。

足陽明()

在第二足趾上的曆兌穴,

頸部結喉旁的人迎穴和上顎鼻後孔至面頰之間的部位。

 

 

請讓我再談談各部氣機所通行的道路。人體的胸部、腹部、頭部和腿部的氣,都有各自通行的道路和輸注的部位。

 

頭部運行之氣,輸注於腦。

 

胸部運行之氣,輸注到胸膺和背部十一椎以上的背俞穴。

 

腹部運行之氣,輸注到背部十一椎以下的背俞穴和臍部左側右側動脈附近沖脈的腧穴肓俞與天樞等。

 

腿部運行之氣,輸注到足陽明胃經的氣沖穴、承山穴和足踝的上下部位。針刺這些部位,要使用毫針。

 

操作時,須首先用手在穴位上長時間地按壓,使氣到達手所壓的部位,然後用毫針刺人施行補瀉手法。運用這種方法所治療的病證有,頭痛、頭暈、突然昏倒、腹痛、腹部突然脹滿及病程較短的積聚。積聚病中,疼痛而切按能夠移動的就容易治癒,切按時不能移動而不疼痛的就很難治癒。

 

【按語】本文在闡述十二經脈的標本及與某些穴位關係的基礎上,論述了上下虛實的治法,並說明四街的部位,以及治療上取其穴位時應用毫針的手法,對臨證治療有實際指導意遼。(張辰奕整理)

 





















A2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