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_五色第四十九(詳解).gif  

【題解】

五色,系指面部青、赤、黃、白、黑五種色澤。因文中主要闡述了通過觀察面部五色的變化來診斷疾病,故稱為「五色」。

 

【原文】

雷公問于黃帝曰:五色獨決於明堂乎?小子未知其所謂也。

黃帝曰:明堂者,鼻也;闕者,眉間也;庭者,顏也;蕃者,頰側也;蔽者,耳門也。其間欲方大,去之十步,皆見於外,如是者壽,必中百歲。

五色第四十九-2.JPG 

 

雷公曰:五官之辨,奈何?

黃帝曰:明堂骨高以起,平以直,五臟次於中央,六腑挾其兩側,首面上于闕庭,王宮在於下極[1],五臟安於胸中,真色以致,病色不見,明堂潤澤以清,五官惡得無辨乎?

 

雷公曰:其不辨者,可得聞乎?

黃帝曰:五色之見也,各出其色部。部骨陷者,必不免於病矣。其色部乘襲者,雖病甚,不死矣。

 

雷公曰:官五色奈何?

黃帝曰:青黑為痛,黃赤為熱,白為寒,是謂五官。

 

【提要】本段說明了顏面各部的名稱,提出了五色主病的重要學術觀點。

 

【注釋】

[1]王宮在於下極:張介賓注:「下極居兩目之中,心之部也,心為君主,故日王宮」。

 


【詳解】

雷公向黃帝問道:青、赤、黃、白、黑五色變台垮曲油從日日皆幸事。

黃帝回答說:明堂就是鼻,闕就是兩眉之間的部位,庭就是前額部,蕃就是兩頰的外側,蔽是耳前方的部位。以上所談到的明堂、闕、庭、蕃、蔽這些部位的正常現象應該是端正、寬大、豐滿,遠離十步以後還能看得清楚。如果觀察到某個人有以上的表現,他的壽命一定會達到一百歲。

 

雷公問:怎樣辨別面部五官的表像呢?

黃帝回答說:鼻的正常表現應是鼻骨高起,端正而平直。五臟在面部的相應部位,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在面部的中央。六腑在面部的相應部位,列於五臟部位的兩旁。頭面的情況反映在兩眉之間和前額,心的情況反映在兩目之間的下極。胸腹中的五臟安定平和,五臟真氣所化生的五色,正常地反映到面部,不出現異常的色澤,鼻部的色澤也明潤。所以辨別臟腑的情況,怎麼能不辨別面部五官的表現呢!

 

雷公問:您能給我講講不從觀察五官診察疾病的情況嗎?

黃帝回答說:五色在面部的表現,有其固定的位置。如果在某個部位出現色澤隱晦如陷骨中的,就必定是發生了疾病。如果五色出現在相乘的部位上,即子色出現在母位,即使病情很重也不會死亡。

 

雷公問:怎樣通過觀察五色來診察疾病呢?

黃帝回答說:青色和黑色主痛,黃色和赤色主熱,白色主寒,這就是通過觀察五色變化來推斷疾病的大概情況。

 

【原文】

雷公曰:病之益甚,與其方衰,如何?

黃帝曰:外內皆在焉。切其脈口,滑小緊以沉者,病益甚,在中人迎氣大緊以浮者,其病益甚,在外。其脈口浮滑者,病日進;人迎沉而滑者,病日損。其脈口滑以沉者,病日進,在內其人迎脈滑盛以浮者,其病日進,在外。脈之浮沉及人迎與寸口氣小大等者,病難已病之在臟,沉而大者,易已,小為逆病在腑,浮而大者,其病易已。人迎盛堅者,傷於寒,氣口盛堅者,傷於食。

 

【提要】本段提出了色脈結合診病的觀點。

 

【詳解】

雷公問:怎樣判斷疾病是在逐漸加重,或是在減輕呢?

黃帝回答說:疾病在人體的表裏內外都可以發生,對疾病進退的推斷,不但要運用色診,還要結合脈診。切按病人的寸口脈,脈象滑、小、緊而沉,為陰邪侵入五臟,疾病逐漸加重。人迎脈大,緊而浮,為陽邪侵入六腑,疾病逐漸加重。寸口脈浮滑,五臟的陰邪逐漸消退,疾病一天一天減輕。人迎脈沉滑,六腑的陽邪逐漸消退,病情也一天一天好轉。寸口脈沉滑,五臟的陰邪逐漸亢盛,疾病一天一天加重。人迎脈浮滑而盛大,六腑的陽邪逐漸亢盛,疾病也一天一天加重。如果人迎脈和寸脈的脈象浮沉、大小都一樣,說明臟腑陽邪亢盛,疾病便難於治癒。疾病發生在五臟,如果脈象沉而大,為正氣充足,疾病就容易治癒。如果脈象細小,是正氣不足,疾病就難以治癒。疾病發生在六腑,若脈象浮大,為正氣充足,疾病就容易治癒。若見小脈,為正氣虛不能抗邪,病難治。人迎脈盛大堅實,主感受寒邪的外感病。寸口脈盛大堅實,主飲食不節的內傷病。

 

【原文】

雷公曰:以色言病之間甚,奈何?

黃帝曰:其色粗以明,沉夭者為甚,其色上行者,病益甚;其色下行,如雲徹散者,病方已。五色各有藏部口],有外部有內部也。色從外部走內部者,其病從外走內;其色從內走外者,其病從內走外。病生於內者,先治其陰,後治其陽,反者益甚。其病生於陽者,先治其外,後治其內,反者益甚。其脈滑大,以代而長者,病從外來,目有所見,志有所惡,此陽氣之並也,可變而已。

 

雷公曰:小子聞風者,百病之始也;厥逆者,寒濕之起也,別之奈何?

黃帝曰:常候闕中,薄澤為風,沖濁為痹。在地為厥,此其常也。各以其色言其病。

 

【提要】主要論述了根據五色部位的移轉來判斷病證性質與病邪的傳變。

 

【注釋】

[1]藏部:即臟部,指五色所主的臟腑部位。

 

【詳解】

雷公問:如何根據面部的色澤變化來判斷疾病的輕重呢?

黃帝說:面部色澤明潤而含蓄,病輕。色澤沉滯而枯槁,病重。五色從下向上蔓延,病情就逐漸加重。五色從上向下,像雲霧消散一樣逐漸消退的,疾病將要痊癒。

 

五色在面部的表現,均與臟腑所主相應部位有關,整個面部分為內外,內部歸屬五臟,外部歸屬六腑。如果五色的變化是從外部開始,逐漸發展到內部,則疾病的發生,是從六腑開始,而逐漸影響到五臟。五色的變化從內部開始,逐漸發展到外部,疾病則是從五臟開始,逐漸影響到六腑。

 

疾病由五臟影響到六腑,應當首先治療五臟,然後治療六腑,違背這個原則疾病就會加重。疾病是由六腑而影響到五臟,就應當首先治療六腑,然後治療五臟,違背這個原則,疾病也會加重。若脈象滑大或是長脈,為邪氣從外侵襲人體。表現目有所見的幻視和有厭惡感的精神異常,則是由於陽邪侵入陽分而陽氣過盛引起的,治療時應根據前面所述的原則靈活變通,疾病才能痊癒。

 

雷公問:我聽說很多種疾病都是由風邪引起的,氣血逆亂的痹證、厥證是由寒邪、濕邪引起的,應當怎樣進行鑒別呢?

黃帝回答說:一般通過觀察兩眉問的色澤來鑒別,色澤浮露潤澤是風邪引起的變化,沉滯晦濁主痹證,若色澤沉滯晦濁出現在地閣,則主厥證。這是一般規律,都是根據色澤的不同變化來診斷疾病的。

 

【原文】

雷公曰:人不病卒死,何以知之?

黃帝曰:大氣[1]入於臟腑者,不病而卒死矣。

 

雷公曰:病小愈而卒死者,何以知之?

黃帝曰:赤色出兩顴,大如母指者,病雖小愈,必卒死。黑色出於庭,大如母指,必不病而卒死。

 

【提要】本段論述了黑色出於庭、赤色出兩顴且大如拇指等兩種病象,在疾病癒後診斷上的價值。

 

【注釋】

[1]大氣:即大邪之氣,指非常厲害的病邪。

 

【詳解】

雷公問:人未患疾病卻突然死亡,是什麼原因呢?

黃帝回答說:這是由於劇烈的邪氣乘人體正氣虛弱之時侵入臟腑,所以沒有明顯的疾病徵象就突然死亡。

 

雷公又問:疾病稍微好轉卻又突然死亡,怎樣才能解釋這種情況呢?

黃帝回答說:兩顴出現拇指大小的赤色,即使疾病稍微好轉,仍然會突然死亡。天庭出現拇指大小的黑色,雖然沒有明顯疾病徵象,也會突然死亡。

 

【原文】

雷公再拜曰:善哉!其死有期乎?

黃帝曰:察色以言其時。

 

雷公曰:善乎願卒聞之。

黃帝曰:庭者,首面也闕上者,咽喉也;闕中者,肺也;下極者,心也;直下者,肝也;肝左者,膽也;下者,脾也方上者,胃也;中央者,大腸也挾大腸者,腎也當腎者,臍也;面王以上者,小腸也,面王以下者,膀胱子處也顴者,肩也;顴後者,臂也;臂下者,手也;目內眥上者,膺乳也;挾繩而上者,背也;循牙車以下者,股也;中央者,膝也;膝以下者,脛也當脛以下者,足也巨分[1]者,股裏也;巨屈者,膝臏也。此五臟六腑肢節之部也,各有部分。有部分,用陰和陽,用陽和陰,當明部分,萬舉萬當。能別左右,是謂大道;男女異位,故日陰陽,審察澤夭,謂之良工。

 

 

五色第四十九-1.JPG  

 

【提要】本段闡述了臟腑、肢體等發生病變時,在面部各自分佈位置的反映。

 

【注釋】

[1]巨分:為上下牙床大分處。

 

【詳解】

雷公拜了兩拜說:講得好啊!

上述所言突然死亡的時間有規律嗎?

黃帝回答說:通過觀察五色出現在面部的位置,按照五行生克乘侮的原則,就可以推測死亡的時間。

 

雷公說:好啊!我想聽您詳細地談一談。

黃帝道:臟腑肢體與面部各位置的關係是

天庭反映頭面的狀況;眉心的上部反映咽喉的狀況;兩眉之間反映肺的狀況;兩目之間反映心的狀況;兩目之間正下方的鼻柱部位,則反映肝的狀況;肝所主部位的左面,反映膽的狀況;鼻頭反映脾的狀況;鼻翼反映胃的狀況;面頰的中央部位,反映大腸的狀況;挾大腸所主部位的外側,反映腎的狀況;在身體上腎與臍正相對,所以腎所主部位的下方,反映臍的狀況;鼻頭的外側上方,反映小腸的狀況;鼻頭下方的人中溝,反映膀胱和子宮的狀況;兩顴反映肩部的狀況;兩顴的外側反映臂的狀況;臂所主部位的下方,反映手的狀況;內眼角的上方,反映胸部和乳房的狀況;面頰外側耳邊的上方,反映背的狀況;沿著頰車向下,反映大腿的狀況;上下牙床中間的部位,反映膝的狀況;膝所主部位的下方,反映小腿的狀況;小腿所主部位的下方,反映足的狀況;角的大紋處,反映大腿內側的狀況;面頰下方曲骨的部位,反映膝部臏骨的狀況。

 

以上就是五臟、六腑和肢體在面部的對應部位。五臟六腑和肢體發生病變,在相應的部位便會出現色澤異常。全身在面部所主的位置確定後,就能夠正確地診斷疾病了。在治療時,陰衰而導致陽盛的,應當補陰以配陽。陽衰而導致陰盛者,則應當助陽以和陰。明確了人體各部與面部位置的關係和陰陽盛衰狀況,辨證治療就一定會恰當。左右是陰陽升降的道路,所以辨別色澤在面部左右上下的移動,是辨別陰陽盛衰的重要規律。男子和女子面部色澤上下移動的診斷意義是不同的,男子左為逆右為順,女子右為逆左為順,這是因為男女陰陽屬性不同。

 

【按語】

面部的臟腑肢節分部理論即面部全息理論,能有效指導臨床診治。現代有些針灸家創立的「面針」,也是應用這一理論的結果。可見這一理論的科學價值,並有進一步研究的必要。

 

【原文】

沉濁為內,浮澤為外。黃赤為風,青黑為痛,白為寒,黃而膏潤為膿,赤甚者為血痛,甚為攣,寒甚為皮不仁。五色各見其部,察其浮沉,以知淺深;察其澤夭,以觀成敗;察其散摶,以知遠近;視色上下,以知病處;積神於心,以知往今。故相氣不微,不知是非,屬意勿去,乃知新故。色明不粗,沉夭為甚,不明不澤,其病不甚。其色散,駒駒然,未有聚其病散而氣痛,聚未成也。腎乘心,心先病,腎為應,色皆如是。男子色在於面王,為小腹痛;下為卵痛其圜直為莖痛,高為本,下為首,狐疝瘸陰之屬也。女子在於面王,為膀胱子處之病,散為痛,摶為聚,方員左右,各如其色形。其隨而下至胝,為淫,有潤如膏狀,為暴食不潔。

 

左為左,右為右。其色有邪,聚散而不端,面色所指者也。色者,青黑赤白黃,皆端滿有別鄉。別鄉赤者,其色赤,大如榆莢,在面王為不日。其色上銳,首空上向,下銳下向,在左右如法。以五色命臟,青為肝,赤為心,白為肺,黃為脾,黑為腎。肝合筋,心合脈,肺合皮,脾合肉,腎合骨也。

 

【提要】本段論述了根據面部色澤變化來判斷疾病,辨別病位的深淺、病程的長短和疾病的防治的內容。

 

【詳解】

在色診的運用上,除了明確人體各部與面部相應位置的關係外,還要審察面部色澤的榮潤與晦暗,才能稱其為高明的醫生。面色沉滯晦暗的,主在裏、在臟的病變。浮露而鮮明的,主在表、在腑的病變。黃色和赤色主風病,青色和黑色主痛證,白色主寒證。在瘡瘍等外科疾病中,局部色澤黃潤,軟如脂膏者,是成膿的表現;局部顏色深紅,是血瘀未成膿的表現。疼痛劇烈的,可以形成肢體拘攣。若寒邪甚,可出現皮膚麻痹不仁。人體發生病變,面部就會出現相應位置的色觀察面色的潤澤與晦暗,就能推測疾病癒後的好壞。觀察五色的散漫和聚結,則能瞭解病程的長短。觀察五色出現在面部的位置,便能判斷疾病發生的部位。醫生聚精會神地分析色澤的變化,就可以瞭解疾病以往的情況和當前的發展變化。如果不細緻入微地觀察色澤的變化,連正常和異常都不能分辨清楚。只有專心致志地分析研究,才能知道新病、舊病、及其發展變。化的規律。面色不呈現應有的明潤,卻見沉滯枯槁,病情嚴重。面色雖然不明潤光澤,但是沒有沉滯枯槁現象的,病情不重。


 

色散漫不聚的,病邪也會逐漸消散,即使氣滯不通而引起疼痛,也不會形成積聚一類的病變。腎臟的邪氣侵犯心臟,是因為心先患虛證,腎臟的邪氣才乘虛侵入心臟,此時腎所主的黑色會出現在面部心所主兩目間的部位上。一般發生疾病後,如果病色不出現在本臟所主的部位,均可以依次類推。男子病色出現在鼻頭上,主小腹疼痛,向下牽引睾丸也會發生疼痛。如果病色出現在人中溝上,主陰莖疼痛,出現在人中溝上部則表現為陰莖根部疼痛,出現在人中溝下部的則陰莖頭部疼痛。這些都屬於狐疝、陰囊腫大等疾病。女子病色出現在鼻頭上,主膀胱和子宮的病變。病色散漫不收者,為氣滯引起的疼痛。病色摶聚不散,為血液凝結而形成積聚。積聚的表現,有的是方,有的是圓,有的在左邊,有的在右邊,都和病色的表像相一致,病色若隨之下移到唇部,則表明患有自淫、帶下污濁等病變。若兼見唇色潤澤如脂膏樣者,為暴飲暴食、飲食不潔之物所引起的疾病。面部色澤的異常變化與體內疾病發生的部位是一致的,病色出現在左側,就表明左側有病。病色出現在右側,說明是右側有病。面部色澤異常,例如聚結不散或散漫不艙筆不蒂蚩的硼費鉚在而郝的篡一窖估錯能劃斷瘴病的位置。所謂五色,就是青色、黑色,赤色、白色、黃色。在正常情況下,深淺適中而充滿,分別表現在各自的部位上。異常情況下,色澤會發生變化,如赤色出現在心所主的部位;象榆莢一樣大小,主心發生病變。如果出現在鼻頭,說明疾病在近日內就會發生。病色的形狀,上部呈尖銳狀的,表明頭面部正氣虛弱,邪氣有向上發展的趨勢。下部呈尖銳狀的,則身體下部正氣虛弱,邪氣有向下發展的趨勢。左側或右側呈尖銳狀,與上部和下部的診斷意義一致。把面部五色同五臟相互聯繫,青色屬肝,赤色屬心,白色屬肺,黃色屬脾,黑色屬腎,五臟又同外在組織相合,肝同筋相合,心同脈相合,肺同皮相合,脾同肉相合,腎同骨相合,所以各組織也分別同五色相聯繫。

 

 

張辰奕整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