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_血絡論第三十九(詳解).gif 

【題解】

「血絡」指瘀血的絡脈。本篇主要論述了針刺瘀血的脈絡時所出現的各種情況,並對這些情況產生的原因作了分析,故以「血絡論」名篇。

 

【原文】

黃帝曰:願聞其奇邪[1]而不在經者。

岐伯曰:血絡[2]是也。

 

黃帝曰:

刺血絡而僕者,何也?

血出而射者,何也?

血少黑而濁者,何也?

血出清而半為汁者,何也?

發針而腫者,何也?

血出若多若少而面色蒼蒼者,何也?發針而面色不變而煩挽者,何也?多出血而不動搖者,何也?願聞其故。

 

岐伯曰:

脈氣盛而血虛者,刺之則脫氣,脫氣則僕。

血氣俱盛而陰氣多者,其血滑,刺之則射;陽氣畜積,久留而不瀉者,其血黑以濁,故不能射。新飲而液滲於絡,而未合和於血也,故血出而汁別焉;其不新飲者,身中有水,久則為腫。

 

陰氣積于陽,其氣因於絡,故刺之血未出而氣先行,故腫。

陰陽之氣,其新相得而未和合,因而瀉之,則陰陽俱脫,表裏相離,故脫色而蒼蒼然。

 

刺之血出多,色不變而煩挽者,刺絡而虛經,虛經之屬於陰者陰脫,故煩挽。陰陽相得而合為痹者,此為內溢於經,外注於絡。

 

如是者,陰陽俱有餘,雖多出血而弗能虛也。

 

黃帝曰:相[3]之奈何?

岐伯曰:血脈者,盛堅橫以赤,上下無常處,小者如針,大者如筋,則[4]而瀉之萬全也,故無失數矣。失數而反,各如其度。

 

黃帝曰:針入而肉著者,何也?

岐伯曰:熱氣因於針則針熱,熱則肉著於針,故堅焉。


【提要】本篇主要闡述了奇邪在絡及針刺瘀血脈絡時所出現的各種情況及其原因。

 

【注釋】

[1]奇邪此處指因絡脈閉塞不通,外邪壅滯,不能深入經脈,而發生異常的病變,因此稱引起此種奇病的外邪成為奇邪。

[2]血絡此處泛指皮膚表面的絡脈和孫脈而言。

[3]相觀察的意思。

[4]《甲乙經》作「刺」。

 

【詳解】

黃帝說:我想聽你講一下那種未侵入經脈的奇邪的情況。

岐伯說:沒有侵入經脈的奇邪,留滯在絡脈,而引起的絡脈瘀血。

 

黃帝說:

有時刺血絡放血會使病人昏倒其原因是什麼?

有時針刺放血其出血呈噴射狀是為什麼?

有時針刺放出的血量少,且色黑質濁是為什麼?有時血質清稀且其中一半像水液一樣是為什麼?有的拔針後局部腫起是為什麼?

有的無論出血量或多或少都出現面色蒼白是為什麼?

有的拔針後面色不變但感覺心胸煩悶是為什麼?

有的雖然出血很多但病人沒有任何不適是為什麼?

以上種種情況我想聽聽其中的道理。


岐伯說:

經脈中氣偏盛而血偏虛的,刺絡脈放血則脫氣,氣脫失會出現昏倒;

經脈中氣血俱盛而陰氣較多的,血也流行滑疾,刺絡放血時血液就會噴射而出;

 

陽氣蓄積於絡脈之內,停留已久而不能外瀉,可導致血色黑暗而稠濁,所以血也就不會遠射;剛剛飲過水而水滲入到血絡中,尚未與血液完全混合,所以針刺放出的血中有水液夾雜;那些不是由於剛飲過水的,由於體內原本有水液,因為水液停留日久,則蓄積形成水腫病;

 

陰氣積聚在陽分,已經滲入到絡脈,所以在刺絡脈時血還沒有流出而氣先流出,所以使局部腫起;

 

陰氣和陽氣剛剛相遇而尚未彼此協調,就刺絡脈放血使陰氣、陽氣同時外瀉,使陰氣、陽氣都虛,且表裏失去聯繫,所以使面色無華而呈現蒼白色;

 

刺絡脈出血過多,雖面色不變而心胸煩悶,這是因為刺絡脈放血使經脈空虛,若屬於陰經空虛,而引起五臟的陰精虧損,產生心胸煩悶;

 

表裏的邪氣內外相合滯留在體內,就會形成痹證,在內氾濫於經脈,在外滲注到絡脈,使得經脈和絡脈中都充滿邪氣,刺絡放血時即使出血很多但瀉出的大多是邪氣,也不會引起虛弱的現象。

 

黃帝說:怎樣來觀察血絡呢?

岐伯說:血脈中邪氣亢盛的,血絡大而堅硬、充盈于皮下而色紅,上下沒有固定部位,小的像針,大的像筷子一樣粗細,遇到這種情況,施用瀉法刺絡放血是安全的。但要注意在施治時,切不可違背治療的常規,如果不按常規要求,非但沒有療效,還會出現各種不良反應。

 

黃帝說:進針以後,往往有肌肉緊緊地裹住針身的情況,這是為什麼呢?

岐伯說:這是由於體內熱氣作用於針體,使針體隨之而熱,針體熱則導致肌肉與針粘附在一起,所以出現針在肌肉中堅固而不能轉動。

 

【按語】本篇講述了絡脈由於奇邪的侵襲而產生了充血、瘀血顯現于皮下,治療時一般可以採用針刺的方法放其血,但在針刺過程中,有時可以出現各種情況,例如暈針、血腫、血箭、血少色黑、血薄色淡、面青胸悶以及滯針等,這些都是臨床上經常碰到的現象,其原因也不盡相同,文中雖做了一一說明,但仍不很全面,所以在臨床上還需要仔細觀察診斷,辨清原因,對症處理。(張辰奕整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