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夭剛柔第六(詳解).gif 

 

 

【題解】本篇著重討論了人體陰陽剛柔的不同體質類型,其中包括了形體的緩急、元氣的盛衰、皮膚的厚薄、骨骼的大小、肌肉的堅脆、脈氣的堅大弱小等方面的內容。因為本篇主要從體質形態剛柔來闡述辨別生死、壽天的方法,所以篇名叫做"壽天剛柔"

 

【原文】

黃帝問于少師日余聞人之生也,有剛有柔,有弱有強,有短有長,有陰有陽,願聞其方。

 

少師答日陰中有陰,陽中有陽,審知陰陽,刺之有方,得病所始,刺之有理,謹度病端,與時相應,內合於五臟六腑,外合於筋骨皮膚。是故內有陰陽,外亦有陰陽。在內者,五臟為陰,六腑為陽,在外者,筋骨為陰,皮膚為陽。故日,病在陰之陰者,刺陰之滎輸[1]病在陽之陽者,刺陽之合[2]病在陽之陰者,刺陰之經[3];病在陰之陽者,刺絡脈州。故日,病在陽者命日風,病在陰者命日痹,陰陽俱病命日風痹。

病有形而不痛者,陽之類也;無形而痛者,陰之類也。

無形而痛者,其陽完而陰傷之也,急治其陰,無攻其陽;

有形而不痛者,其陰完而陽傷之也,急治其陽,無攻其陰。

陰陽俱動,乍有形,乍無形,加以煩心,命日陰勝其陽,此謂不表不裏,其形不久。

 

【提要】本段講人體內外的陰陽屬性、相應的病候及其治法。

 

【注釋】

[1]陰之滎輸指手三陰經和足三陰經的滎穴(屬火)及輸穴(屬土)

[2]陽之合指手三陽經和足三陽經的合穴(屬土)

[3]陰之經指手三陰經和足三陰經的經穴(屬金)

[4]絡脈即十五絡脈,在此代指手三陽經和足三陽經的絡穴。

 

【詳解】

黃帝問少師說我聽說人生在世,由於各人的稟賦不同,性情有剛有柔,體質有強有弱,形體有高有矮,一切生理病理的現象,就其性質來說,都是有陰有陽的。我想聽你談一談這些差異的區別以及相應於這些差異而使用的不同針刺方法。

 

少師回答說人體所含的陰陽,內容是多方面的,其屬性也是相對而言的,陰之中還可以再分出陰,陽之中還可以再分出陽,只有明確瞭解和掌握了陰陽的規律,才能找到恰當的針刺方法來調其不和;只有知曉了開始發病時的病性,是屬於陰的還是屬於陽的,治療起來才能有理有據;此外,還要認真診察致病的原因,根據四季時令的變化來把握發病的性質和特點,同時,所選定的治療方法,其功效在內要與五臟六腑的病候相合,其功效在外要與筋骨皮膚的病候相合,只有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療效。

 

不僅身體的內部有陰陽之分,身體的外部也有陰陽之分。

 

在體內,五臟屬陰,六腑屬陽;在體表,筋骨屬陰,皮膚屬陽。根據這種內外陰陽的關係,再由病候所發生的部位,就可以初步選定針刺治療所要用的穴位。所以說內為陰,體內的五臟亦屬陰,如果五臟有病,即所謂的病在陰中之陰,就應當針刺陰經的滎穴和輸穴;相應的,外為陽,體表的皮膚亦屬陽,如果皮膚有病,即所謂的病在陽中之陽,就應當針刺陽經的合穴;此外,外為陽,體表的筋骨卻屬陰,如果筋骨有病?即所謂的病在陽中之陰,就應當針刺陰經的經穴;相應的,內為陰,體內的六腑卻屬陽,如果六腑有病,所謂的病在陰中之陽,就應當針刺陽經的絡穴。至於疾病的證候,其發病的部位也可以用陰陽來分類。

 

病邪在體表陽分的疾患叫做風;病邪在體表陰分的疾患叫做痹;體表的陰分和陽分都有病的疾患,叫做風痹。

 

病患在外表有形態的變化而沒有疼痛感的,是病在淺表、在皮肉筋骨,是屬於陽的一類疾病;病患在外表沒有形態的變化卻有疼痛感的,是病在深處、在五臟六腑,是屬於陰的一類疾病。在外表沒有病形的表現卻感到疼痛的這一類病證,其屬陽的體表完好如常,只是屬陰的五臟六腑有病,應該急速治療其屬陰的五臟六腑,而不要治療其屬陽的皮肉筋骨。反之,在外表有病形的表現而不感到疼痛的這一類病證,其屬陰的五臟六腑是沒有病的,只是屬陽的體表受到了損傷,應該急速治療其屬陽的皮肉筋骨,而不要治療其屬陰的五臟六腑。

 

至於表裏陰陽經都發生病患時,則有時會在體表出現病形的表現,有時就會因病在臟腑而在體表不出現病形的表現。倘若此時再感到心中煩躁不安,那就叫做陰病甚于陽病,即屬陰的五臟受病比較厲害,這時的病情就是所謂的既不全是在表,又不全是在裏,表裏陰陽都已受病的情況,病患發展到了這個階段,就難以治療了,而離其形體的敗壞也就不久遠了。

 

【原文】

黃帝問于伯高日余聞形氣病之先後,外內之應奈何?伯高答日風寒傷形,憂恐忿怒傷氣。氣傷臟,乃病臟寒傷形,乃應形;風傷筋脈,筋脈乃應。此形氣外內之相應也。

 

【提要】本段講氣機與形體因病邪所傷而發病的情況。

 

【詳解】

黃帝問伯高說我聽說外表的形體和體內的氣機發生病變時,其發病之先後以及所發之在內在外的病證都是與其病因相應的,這之中的情形是怎樣的?伯高回答說風寒。之邪外襲,必先侵襲於在外的形體;憂恐忿怒等情志刺激,必先影響到體內氣機的運行。氣機的活動失於協調,就會造成五臟不和,而使五臟發病;寒邪侵襲形體,就會使在外的形體受傷,而在肌表出現相應的病證;風邪傷及筋脈,就會在筋脈出現相應的病證。這就是形體與氣機受到了傷害,而相應地在外與內發病的情況。

 

【原文】

黃帝日刺之奈何?伯高答日病九日者,三刺而已。病一月者,十刺而已。多少遠近,以此衰[1]之。久痹不去身者,視其血絡[2],盡出其血。黃帝日外內之病,難易之治奈何?伯高答日形先病而未入臟者,刺之半其日臟先病而形乃應者,刺之倍其日。此月內難易之應也。

 

【提要】本段講根據病程的長短來確定針刺的療程,以及外因與內因所致之疾病在針刺時的難易區別。

 

【注釋】

[1]衰在此是祛除的意思。

[2]血絡即指淺部靜脈。大的淺靜脈,有肘部的曲池、胭部的委中等;小的淺靜脈,有掌部的魚際、蹠部的然穀等。

 

【詳解】

黃帝問根據病程的長短不同,怎樣去合理使用針刺治療呢?

 

伯高回答說得病已經九天的,針刺三次就可以痊癒;得病已經一個月的,針刺十次也可以痊癒。不論病程時日的多少長短,都可以根據這一病三日就針刺一次的原則,來估計出祛除病邪最適當的治療次數。如果有久患痹病而不能治癒的,就應當診察他的血絡,在有瘀血的地方用刺絡放血的方法出盡惡血。

 

黃帝問外因與內因所致的疾病,在針刺時有難治與易治的不同,其具體情況是怎樣的?

 

伯高回答說外邪傷人,形體先病而尚未傳人內臟的,是病在淺表,其針刺的次數可以按照一般的標準減去一半,即原來患病一個月而需要針刺十次的,現在只要針刺五次就可以了;內因所傷,內臟先病,再由裏達表而影響到在外的形體也相應地出現病證的,是病在深處,這時其針刺的次數就要按照一般的標準加上一倍,即原來患病一個月而需要針刺十次的,現在需要針刺二十次才可以。這些都是以患病一個月作為標準,來說明外因與內因所致疾病在治療上的難易區別。

 

【原文】

黃帝問于伯高日余聞形有緩急,氣有盛衰,骨有大小,肉有堅脆,皮有厚薄,其以立壽夭奈何?伯高答日形與氣相任[1]則壽,不相任則夭。皮與肉相果[2]則壽,不相果則夭。血氣經絡勝形則壽,不勝形則夭。

 

【提要】本段講如何由形氣、皮肉、血氣經絡的情況來判斷人的壽命長短。

 

【注釋】

[1]相任就是相稱、相互適應的意思。

[2]相果""就是""的意思,因皮在外以裹肉而名。相果,在此指皮厚肉堅而言;皮厚肉脆或皮薄肉堅的,叫做"不相果"

 

【詳解】

黃帝問伯高說我聽說人的形體有緩有急,元氣有盛有衰,骨骼有大有小,肌肉有堅有脆,皮膚有厚有薄,從這幾方面去觀察,怎樣可以斷定一個人是長壽還是短命?伯高回答說形體與元氣相稱,內外平衡的,就會長壽;反之,不相稱、不平衡的,就會短命。皮厚肉堅,能夠相稱的,就會長壽;皮厚肉脆,互不相稱的,就會短命。血氣經絡旺盛充實,勝過外表形體的,就會長壽;反之,血氣經絡衰退空虛,其情況還不及形體的,就會短命。

 

【原文】

黃帝日何謂形之緩急?伯高答日形充而皮膚緩者則壽,形充而皮膚急者則夭。形充而脈堅大者順也,形充而脈小以弓弓者氣衰,衰則危矣。若形充而顴不起者骨小,骨小則天矣。形充而大肉[1][2]堅而有分者[3]肉堅,肉堅則壽矣形充而大肉無分理不堅者肉脆,肉脆則夭矣。此天之生命,所以立形定氣而視壽天者。必明乎此立形定氣,而後以臨病人,決死生。

 

黃帝日余聞壽天,無以度之。伯高答日牆基[4]卑,高不及其地[5]者,不滿三十而死;其有因加疾者,不及二十而死也。

 

黃帝日形氣之相勝,以立壽夭奈何?伯高答日平人而氣勝形者壽;病而形肉脫,氣勝形者死,形勝氣者危矣。

 

【提要】本段講如何由形體的狀況、面部特徵來判斷人的壽命長短。

 

【注釋】

[1]大肉指人體腿、臂、臀等肌肉較肥厚之處的肌肉。

[2]胭音窘,肌肉結聚之處叫做胭,在此指人體肩、肘、髀、膝等肌肉突起的部位。

[3]有分者就是分肉明顯的意思。

[4]牆基在此指耳邊而言。

[5]地耳前之肉叫做地。

 

【詳解】

黃帝問什麼叫做形體的緩急?伯高回答說形體充實而皮膚和緩的人,就會長壽;形體充實而皮膚緊張的人,就會短命。形體充實而脈氣堅大的,屬表裏如一,內外俱強,就叫做順;形體充實而脈氣弱小的,屬外實內虛,脈氣不足,是氣衰的徵象,出現氣衰就表明其壽命不長了。形體充實而面部顴骨低平不起的,是骨骼弱小,出現這種形體充實而骨骼弱小之情況的人,就會短命。形體充實而臀部肌肉豐滿且在其肩、肘、髀、膝等肌肉突起的地方也都是肌肉堅實而膚紋清楚的,就叫做肉堅,像這樣的肌肉堅實的人,就會長壽;形體充實而臀部肌肉瘦削,沒有膚紋且不堅實的,就叫做肉脆,像這樣的肌肉脆薄的人,就會短命。這些都是由各人的先天稟賦不同所造成的,所以通過判定在外之形體和在內之元氣的盛衰,以及形體與氣血之間是否平衡統一,就可以觀察、推測出人的生命壽天。作為醫生必須明瞭這個道理,知道如何確定形體的強弱,判定元氣的盛衰,觀察形與氣之間平衡協調與否,然後才能在臨床上診察病人,決定治療措施,判斷生死預後。黃帝說我聽說人的壽命長短可以通過觀察某些部位而大致估計出來,但究竟能活到多少歲數,我還是無法測度。伯高回答說就面部來說,如果耳邊四周的骨骼塌陷,低平窄小,高度還不及耳前的肌肉,這樣的人不滿三十歲就會天亡;倘若再加上因外感內傷等原因而患了其他疾病,那麼不三十歲就會天亡了。

 

黃帝問形體與氣兩者相比有過與不及之時,怎樣用它來辨別一個人長壽還是短命?伯高回答說平常之人,氣足神全勝過形體的,即使外貌較為瘦小,也會長壽。得了病的人,如果形體肌肉已消瘦不堪而脫陷,即使氣能勝形,即氣還不衰,但由於形體恢復困難,形脫則氣難獨存,所以仍是會死亡的;倘若形能勝氣,由於元氣已經衰竭,氣衰神衰,因此即使外表的形肉沒有脫減,其病情也同樣很危險,不會長壽。

 

【原文】

黃帝日余聞刺有三變,何謂三變?伯高答日有刺營者,有刺衛者,有刺寒痹之留經者。

 

黃帝日刺三變者奈何?伯高答日刺營者出血,刺衛者出氣,刺寒痹者內熱[1]

 

【提要】本段介紹"三變"的含義及其針刺方法。

 

【注釋】[1]內熱內,通""。內熱,就是納熱的意思,即納熱於內,驅散寒邪。

 

【詳解】

黃帝說我聽說刺法中有"三變"的說法,什麼叫做三變?伯高回答說所謂三變,就是根據不同的病證而設立的三種不同的針刺方法。其中有刺病在營分的,有刺病在衛分的,還有刺寒痹留滯在經絡之中的。

 

黃帝問針刺這三種病的方法都是怎樣的?伯高回答說刺病在營分的,是用點刺放血的方法,使營分的病邪隨鬱血而外泄;刺病在衛分的,是用搖大針孔的方法,以疏泄衛氣,並使衛分的病邪得以消散;刺寒邪留滯經絡而形成痹證的,是用蟀刺的方法或是針後藥熨的方法,使熱氣入內溫煦經脈並驅散寒邪。

 

【原文】

黃帝日營衛寒痹之為病奈何?伯高答日營之生病也,寒熱少氣,血上下行。衛之生病也,氣痛時來時去,怫愾[1]賁響[2],風寒客於腸胃之中。寒痹之為病也,留而不去,時痛而皮不仁。

 

黃帝日刺寒痹內熱奈何?伯高答日刺布衣者,以火卒[3]之。刺大人者,以藥熨之。

 

黃帝日藥熨奈何?伯高答日用淳酒二十升,蜀椒一升,乾薑一斤,桂心一斤,凡四種,皆啖咀[4],漬酒中。用綿[5]絮嘲一斤,細白布四丈,並內酒中。置酒馬矢媼中[6],蓋封塗,勿使泄。五日五夜,出布綿絮,曝幹之,千複漬,以盡其汁。每漬必啐其日[7],乃出幹。幹,並用滓與綿絮,複布為複巾[8],長六七尺,為六七巾。則用之生桑炭炙巾,以熨寒痹所刺之處,令熱入至於病所,寒複炙巾以熨之,三十遍而止。汗出以巾拭身,亦三十遍而止。起步內中,無見風。每刺必熨,如此病已矣,此所謂內熱也。

 

【提要】本段講營分病、衛分病、寒痹的症狀表現,以屢寒痹的針熨治療方法。

 

【注釋】

[1]怫愾怫,作鬱講;愾,作氣滿講。怫愾.就是氣滿鬱塞的意思。

[2]賁響即指腹鳴。

[3]埠音翠,用火燒灼的意思,可作灸講。蟀刺,就是指火針法,即將針用火燒熱後,迅速刺人,隨即拔出。

[4]哎咀就是嚼的意思,古人把將藥咬成粗塊的過程叫做吹咀。李杲說歎咀是古人炮製藥物的方法,那時候沒有刀,所以就要用嘴把藥物咬碎,使之變細,象芝麻豆粒一樣大小。後世根據這個意思,雖然已經改用了刀銼,但對藥物的相制,仍通稱歎咀。

[5]綿絮在此指用蠶繭製成的絲綿。

[6]馬矢煜中指用燃燒的幹馬糞去煨,取其火微。

[7]啐其日啐,音最,就是一周的意思。啐其日,即指一日一夜。

[8]複布為複巾複布,就是雙層布。巾,重布為巾,是指夾袋一類的東西;複巾,就是用雙層布製成夾袋的意思。

 

【詳解】

黃帝問營分病、衛分病以及寒痹的症狀表瑚都是怎樣的?伯高回答說營和血是一體的,營分病的症狀表現,主要是寒熱往來,氣弱無力,邪在營血而上下妄行的現象。衛和氣是一體的,衛分病的症狀,主要是因氣機不暢所致的氣痛,表現為無形而痛,時來時去,忽痛忽止,此外還有腹部脹滿不舒,或腹中腸鳴作響等症狀,這些都是因風寒外襲,客於腸胃之中,氣機不通而導致的。寒痹的症狀,是因寒邪停留於經絡之間,血脈凝滯不行所產生的,故而其症狀表現為久病難去,肌肉時常疼痛並伴有皮膚麻木不仁(不知痛癢)的感覺。

 

黃帝問刺寒痹時使熱氣內入的方法是怎樣的?伯高回答說根據病人的體質不同,刺寒痹時使熱氣內人的方法會有所不同。對於普通勞動者,他們身體強健,皮厚肉堅,可以用火針或艾灸的方法來進行治療;而對於那些王公貴族,他們養尊處優,皮薄肉脆,則適宜採用針後藥熨的方法來進行治療。黃帝問藥熨的制法及其應用是怎樣的?伯高回答說藥熨的療法,是取醇酒二十升,蜀椒一升,于薑一斤,桂心一斤,共四種藥料。將後三種藥都用牙齒嚼碎成豆粒一樣大小,然後一起浸泡在酒中;再取絲綿一斤,細白布四丈,也一起浸泡在酒中。此後再把盛有酒的酒器,放到燃燒的幹馬糞上去煨,不過酒器的蓋子必須用泥土塗抹密封,不能讓它露氣。待到煨了五日五夜之後,將白布和絲綿取出曬乾;曬乾之後,再重複浸人酒中,不計次數,直到把酒吸盡為止。每浸泡一次,都要泡夠一天一夜的時間,再取出曬乾。待酒汁已被吸盡之後,就把藥渣也取出來曬乾,並將藥渣與絲棉都放在夾袋內。這種夾袋,就是將雙層的布再對折之後而製成的,每個夾袋都有六七尺長,一共要做六七個夾袋。使用的時候,先將夾袋放在生桑炭火上烤熱,再用它來溫熨寒痹局部施針的部位,使溫熱傳入裏面的病所;夾袋冷了,就放到生桑炭火上去烤熱,烤熱後再來熨,一共要熨三十次才能停止。熨後就會出汗,汗出來了,要用夾袋來擦拭身體,也是要擦三十次才能停止。擦幹汗液之後,要在沒有風的室內活動,切記不要受風。每次針刺都必須配合藥熨,這樣治療,寒痹才能痊癒。這就是所謂的用藥熨使熱氣內人的方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